「如果再也見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 1998)
《Aquatopia 》以魚缸作為所處世界的隱喻,探索觀看與權力之間的複雜關係,進一步引導觀眾反思自身在現代都市中所處的位置。魚缸內的生態場景──魚群的數量與色彩、水草的律動、水流的運行方式──構築出一幅象徵性的世界縮影。透過引導觀眾靜心觀察這個封閉的透明空間,展覽希望提醒人們重新培養對周遭世界的感知力,進而帶著這份專注與覺察回到日常,重新審視自身所處的城市與生活。
然而,《Aquatopia 》不僅停留於觀看之美的表達,更深層探討了觀看與被觀看、控制與自由 的交織關係。當觀眾注視著魚缸中的世界時,是否意識到自身也正如同魚缸中的魚般,身處一個更為巨大而隱形的觀看機制之中?這種機制或許來自監控技術的無孔不入,或許來自城市中無形的權力結構。
展覽巧妙地借鑑了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的敘事結構。片中,楚門的一生被精心設計在一個巨大而封閉的攝影棚裡,每一天的生活都被無數攝影機記錄,並作為全球觀眾的娛樂內容。儘管他看似擁有正常生活,實則從出生開始便被牢牢控制在一個虛假的現實中。在不斷被觀看與操控的人生裡,楚門的覺醒與追尋自由的旅程成為對現代社會中監控與權力的有力隱喻。
Photo Credit:《The Truman Show》,來源:IMDb
與楚門的故事相呼應,《Aquatopia 》邀請觀眾從被動的觀察者角色進一步轉變為操控者。展場內設置了一個電擊裝置,讓觀眾可以選擇按下按鈕,對魚缸中的魚群施加短暫的電擊。這一選擇揭示了觀看與權力之間的轉換:當擁有控制的權力時,我們會如何行使它?我們能否意識到自身與控制者之間的倫理責任?
作品同時回應了喬治·歐威爾筆下的「老大哥」式全景監控,提醒我們:觀看不再只是單向的行為,而是一種權力的象徵與運作模式。我們以為自己站在觀看的位置,掌握觀察的主導權,卻忽視了自身也可能正處於被觀察的視線中——世界即魚缸,而我們都是那群游弋其中的魚。
《Aquatopia 》不僅是一場視覺與感知的實驗,更是一場權力與倫理的反思實踐。透過魚缸這個看似無害的場域,作品引導觀眾重新審視世界的本質與權力結構的滲透。或許,在這場實驗中,我們能開始質疑那座透明玻璃的存在,重新思考觀看的本質與生活的自由,從而找回屬於自己的世界與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