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泰翔 Ted Tai-Hsiang Huang

  • 展覽回顧|《Ephemeral Intimacy》莊智皓作品精選展

    展覽回顧|《Ephemeral Intimacy》莊智皓作品精選展

    展覽介紹

    此展覽以藝術家莊智皓的個人實踐為出發點,探討當代速食文化背景下愛與親密關係的流動與多樣樣貌。透過攝影、影像裝置與文字創作的結合,展現情感瞬間與其背後的深層敘事。

    展出的作品來自藝術家莊智皓,並由黃泰翔進行策劃。本展覽以跨媒材的形式呈現攝影、互動影像與文本裝置的多層次視覺體驗,邀請觀眾在詩意而沉浸的展覽氛圍中,重新審視當代權力關係的變動與情感的真實性。

    計畫介紹

    Ephemeral Intimacy》是一個以攝影為核心媒介的長期藝術計畫。本計畫透過影像為語言,揭示快速流動的情感如何形塑我們的身份、記憶與人際連結,並藉此引發觀者對於愛情、欲望與孤獨的哲學性思考。同時,作品試圖透過探討親密關係中的權力動態,挑戰既定的社會規範與文化霸權,並揭示情感流動如何成為對抗權力結構的一種實踐方式。

    然而,親密關係的意涵並非單一的全球敘事所能涵蓋。在西方主流視角中,個人化的情感自由與身份選擇常被視為親密關係的核心價值,但在東亞文化背景下,親密關係長期受到父權結構、異性戀霸權與集體價值的壓迫,這些動態在全球化的語境中更加複雜化。作為一位身處西方敘事體系中的外來者,藝術家莊智皓深刻感受到種族、文化與權力結構的多重壓力與不確定性,並將這些經驗融入創作之中。他的作品不僅檢視親密關係的多面性,更深入探索其作為反抗壓迫與文化霸權的可能性,並試圖回答以下問題:在全球化的權力秩序中,親密關係能否成為對抗西方霸權的文化實踐?個人情感的表達又如何在這些權力結構中開創新的可能性?

    藝術家莊智皓以交友軟體為切入點,聚焦速食文化中親密關係的瞬間性與脆弱性,並進一步探討在全球化進程中,親密關係如何被西方主導的敘事體系塑造與改寫。作為身處西方世界的外來者,藝術家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攝影技巧進入西方文化敘事的核心語境。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家不僅記錄了速食文化下的親密瞬間,還將鏡頭轉向自我,探索作為「局外人」在全球化系統中的不確定性,並揭示身體、慾望與身份認同如何在西方主導的文化敘事與自身經驗中交織與重塑。

    藝術家莊智皓以個人視角切入,審視權力如何在西方價值觀的重疊與撕裂中展現出張力,並透過影像呈現個體在壓抑與自由之間的情感動態。影像中的每位人物、場景與瞬間,既是這種張力的記錄,也是對全球化過程中權力再分配的深刻解讀。運用外來者的視角,藝術家揭示西方親密敘事如何在當代社會中轉化為不對稱的權力關係。他將自身的不確定性與矛盾置於影像敘事之中,這種自我揭露成為對抗霸權的文化實踐,並對權力架構進行深刻反思。藝術家同時運用影像語言挑戰去脈絡化的親密模型,展示他如何在這一框架中進行權力對抗,並為邊緣聲音創造空間,從而為當代親密關係提供全新的解讀。

  • 出版回顧|《Back to Habitat》

    出版回顧|《Back to Habitat》

    書籍介紹

    穿梭於台北城南的街道與巷弄間,我試圖以影像捕捉這座城市的肌理與脈動。在步伐與視線交織之際,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不斷浮現:「究竟是我行走於城市之中,抑或這座城市根植於我的記憶與想像之中?」鏡頭中的城市景象宛如心境的映射,現實與虛構彼此交錯,形成一場動態的影像詩篇。

    本計畫受到「路上觀察學」精神的啟發,延續日本藝術家赤瀨川原平及藤森照信等人所提倡的街頭觀察精神,以行走、駐足與凝視的方式探索城市空間的多重面貌。透過細膩的田野觀察與影像記錄,我們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視的街景與城市片段,讓其在影像中重新發聲。

    此外,本計畫也借鑑了凱文·林區(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的五大核心元素:路徑、邊界、區域、節點與地標。我們嘗試以影像詮釋這些構成城市意象的重要結構。例如,影像中的街道作為「路徑」,串聯了日常移動的軌跡;建築與河岸形成了「邊界」,界定了不同的城市功能與記憶場域;而城南特有的文化地帶則是「區域」的縮影,承載著歷史與當代的交織。

    在行走與觀察的過程中,我們宛如盲人摸象般,每個片段皆構成了對城市的獨特理解與想像。城市空間不僅存在於具象的建築與街道之中,更延伸至個體的記憶與心境。透過影像紀錄與跨界訪談,本計畫試圖探索城市、空間與人之間的動態關係,並拼貼出一幅綜合現實與心境的城市圖景。

    我們希望藉由影像與記憶的重構,引導讀者重新感知台北城南的豐富樣貌。每一幀畫面不僅是城市肌理的記錄,更是心境與城市對話的見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試圖尋回屬於我們的棲息地,並以不同的視角探索這片土地的深藏敘事。

    願讀者能以觀察者之姿,結合路上觀察學的精神與《城市意象》的視角,重新感知台北城南的獨特樣貌,並在此發現屬於自己與城市之間的故事。

    書籍內頁照片摘錄